圖集
近期,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依托本輪城市更新深化工作,圍繞產城融合職住平衡開展深入研究,通過多維度職住平衡指標體系,多舉措促進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發展目標。
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指標體系涵蓋市域、行政區、商圈就業中心30分鐘通勤圈三個層級,每層級5項,共計15項指標,特別是微觀層面的交通需供指數、軌道可達指數、公服配套指數、職住平衡指數、低成本住房指數5項指標。
廣州市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指標體系構成圖
2020年百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,廣州平均通勤距離約8.7公里,平均通勤時間約38分鐘,中心城區內部交通出行強度及交通流動性高。
研究預測,預計2035年廣州市平均通勤距離將超過12公里,在維持既有運作水平下,平均出行耗時將達到56分鐘,屆時平均通勤時耗將超過45分鐘容忍閾值。
面向存量時代的城市發展新需求,廣州以打造50%以上適齡就業人口30分鐘通勤,40%以上居民享受低成本住房的城市新格局為基準點,促進廣州城市高質量發展。
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根據多維度職住平衡指標體系,對城市更新改造成效進行了科學合理預測,計劃到2030年,全市交通設施按規劃建成、城市更新5年計劃項目全部完成后,廣州市軌道覆蓋率由39%提升至55%,產居比由15%提高至25%。
城市更新5年計劃完成后,廣州市交通及公服設施服務水平將得到提升,職住平衡和低成本住房供應均得到改善。一是職住平衡指數平均達到0.41,即典型商圈平均可滿足30分鐘通勤圈內41%適齡就業人口的就業需求。二是低成本住房指數平均達到0.4,即城市更新中40%以上的居民可享受低成本住房。三是城市更新提供的住房面積總量中40%為低成本住房。
